时间:2022-09-02 23:44:24 | 浏览:594
有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现实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到就业市场,只要是出“苦力”,那这样的职业就不受待见,只要是用脑干活、坐办公室,似乎就显得“高级”。
家政行业就饱受如此困扰。纵然拥有3000万左右从业人口、6000亿元左右营业额的庞大规模,我国的家政行业仍不同程度地遭遇职业上的歧视和认识上的偏见,很多人仍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
在国家多次发文要求各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专业的情况下,开设这一专业的学校数量真的是“点到为止”,已经开办的学校也无法摆脱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的尴尬,很多家长对孩子所学的专业也表示不解。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家政服务就是“做饭带孩子”,学家政服务专业是“花钱学一个不用花钱就会做的事”,还得追问这还需要学吗,以后能有什么发展?
现实却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从小学开始家政就被列为必修课,长大还可以考取各类家政大学。家政行业已经是一个成熟行业,家政职业也备受尊重。
曾经,有雇主愿意开出月薪20000元请家政人员,要求既要能辅导小孩学习,又要能开车接送小孩上学放学,既要能煮一手好菜,又要对家庭开支进行管理,却“一将难求”。这显然是一个既能上得厅堂,又能下得厨房,有文化、懂财务、会驾驶的复合高端人才。
家政不仅是家务,而是由简单的体力劳动演变成需要专业知识的复杂劳动,不仅颠覆了传统观念对于家政的想象,恐怕也不是那些“看不上”家政行业的人想干就能干的,甚至不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培训,就难以胜任。
事实上,被如此误解的职业与行业不只家政一行,厨师、技工、装修等职业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它们往往都被归入动手不动脑、又累又不挣钱的行当。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这样的观念不是没有原因的。认为体力活钱难赚,是觉得在吃“青春饭”,相较于“脑力工作”,不可持续的预期让人恐惧。此外,诸如家政等行业的职业发展和晋升空间并不完善,即使短期赚快钱,人们还是没有安全感。更有甚者,抛出“人工智能取代论”,贩卖“体力劳作失业论”,让人恐慌。
狭隘的理解早已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蓝领”之需潜力巨大、增长迅速,并且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代表稀缺,专业水平的提升、实践经验的积累,都是“越老越值钱”的。
谈到发展空间,就不得不提到当年引发热议的“北大屠夫”陆步轩。“北大才子”和“卖猪肉”标签之间的碰撞曾引来多少吃瓜群众看热闹,“读书无用论”一时甚嚣尘上。结果如何?陆步轩成功创办了“壹号土猪”,曾经的北大“抹黑者”变成了创业的偶像派。
再说人工智能,人类和机器人擅长的工作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机器人能高速处理海量数据,却无法感性地去把握这个世界。旧工作或许会被机器人逐渐取代,但对工作的创新性、人文性、情感化要求则会越来越高。博闻强记的“两脚书柜”或可能失业,但擅长照顾老人、小孩的家政服务反而会倍受欢迎。
职业没有贵贱,水平却有高低。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24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秦瑶 林冬雯 陆楚一)在家政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家政市场亟须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背景下,广东省大力推进“南粤家政”工程,在引导家政企业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取得
南方财经全媒体实习记者林思恩,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上午十点,邓汉娣接到派单员电话。一小时后,她通过面试成功接下月嫂订单。作为三星月嫂,邓汉娣坦言,“如今应聘月嫂规范了很多,不再需要低价抢单,也不必时刻关注订单,工资按照月嫂星级结算,月收入可
最近啊,网上经常有人调侃这样一个现象,说某网友:在某乎,我25岁凭自己努力月入三万,存款百万以上,自诩也是成功人士。在某音,我月入一万,存款几十万,花天酒地俨然一个潇洒的小网红。在某易云,我月入两千,负债累累病魔缠身,失去生活信心需要陌生人
到家服务炸了。受疫情影响,本地生活服务的最后一环被快速打通,从零售巨头沃尔玛、盒马鲜生,到家电品牌海尔、美的等,再到苏宁、京东、美团、饿了么各大平台,到家业务都开始成为各行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所有繁华背后,互联网到家业务的“鼻祖”58到
有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现实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到就业市场,只要是出“苦力”,那这样的职业就不受待见,只要是用脑干活、坐办公室,似乎就显得“高级”。家政行业就饱受如此困扰。纵然拥有3000万左右从业人
“想找一位会做饭的住家阿姨”、“谁家有不错的月嫂推荐”、“可以帮忙介绍英语比较流利的扫地阿姨”......社区群常有专门咨询家政服务的帖子。今年以来,国内多地疫情散发,这给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服务业带来了不小的波动。受疫情影响,7月份服务
小家政如何托起大民生【经济界面】烹饪保洁、整理收纳、育婴育幼、养老护理……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社会分工细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进程的发展,以及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曾经被忽视的职业——家政,如今已经成了许多人生活中离不开
6月18日至19日,广州在海心沙亚运公园启动首届安心家政服务月活动,20多家广州龙头家政企业跟广大市民集体见面,向市民现场展示居家服务、养老服务、母婴服务、医疗护理等一站式家政服务。“95后”当起家政员,衣物收纳师月入3万元…… 活动中,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诗玥工资日结、时间自由、自主选择性强……越来越多的90后或95后加入了家政行业,还涌现出不少高学历的大学生等新面孔,甚至越来越多的“男家政”踏入这个行业。从“互联网”到“男家政”33岁的伊先生大学时选择学习软件开发
春节临近,省城家政服务市场空前火爆,人们急着约擦玻璃、打扫家等服务,准备亮亮堂堂、焕然一新过新年。根据太原市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的消费警示显示,当下家政服务业成为消费热点,相关投诉不断增多,消费者反映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家政公司缺乏诚信,不按时
来源:咸宁日报采访时间:9月7日体验地点:潜山路体验职业:家政员9月7日早上8点,45岁的程小云已准时到达市第三初级中学旁的一个小区,准备开始一天的家政服务工作。作为家政服务平台的一名普通保洁员,程小云每天都要上门为客户家庭保洁,上午8点至
图说:启动仪式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 王蔚)传统家政行业如何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如何洞察消费者的新需求切入细分市场?一批创新项目足以颠覆人们对家政的印象。昨天,以“聚势能、创品牌、圆梦想”为主题的首届“未来家政创新
马欢欢正在为学员讲解面点制作知识。白鹏摄马欢欢和她护理的宝宝在一起。白鹏摄□河南日报记者 王绿扬 实习生 郭涛歌家庭保洁、餐食烹饪、育婴员、家庭保姆、医疗陪护……那些辛苦的、麻烦的、劳累的工作,因为他们的出现迎刃而解。他们,就是不辞劳苦的家
临近春节,不少家庭已经把大扫除提上了日程,准备辞旧迎新。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访南宁家政服务市场了解到,近期家政保洁需求量渐涨,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除普通的家居清洁外,记者发现市民对家政服务的要求更加精细化了,新型家政人员更受欢迎。一家政公司
家政市场涌现“阿姨荒”,工资超过大学应届生;研究生做保洁阿姨,刺痛了谁的心?……近年来,炒作家政阿姨薪酬、学历的新闻屡见不见。事实真是如此吗?家政平台“阿姨来了”近日围绕行业认知、职业发展、工作状况、权益保障等四个方面对家政阿姨就业状况进行